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幼儿的皮肤念珠菌症

Public peggy 写于 2010-04-07

  念珠菌是一种外表看起来很像酵母菌的霉菌,之所以会称为“念珠”的原因,是这种菌会不停的发芽,长出一颗颗像念珠一样圆圆的孢子,也会长出长长的菌丝,这是它的特征。  马偕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林扬志表示,因新生儿对念珠菌没有免疫力,所以新生儿常可见念珠菌感染所造成的皮肤病,最常见的是尿布型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性对磨疹与鹅口疮,比较罕见的是新生儿感染表皮念珠菌症与先天性表皮念珠菌症,以下就依序介绍:  一、尿布型念珠菌感染  像上述的案例就是一个典型,因为屁股包裹尿布使得皮表温热多湿,适合念珠菌生长,往往可在弥满鲜红色的小屁股上,发现有多数卫星状小丘疹或脓包散在,这些小颗粒的边缘常有项圈状菲薄麟屑存在。所以一般婴幼儿的尿布疹处理方式,应以勤患尿布为先,如果要涂抹药物,建议最好先使用收敛性质的药膏例如氧化锌,不要一下子就选择消炎效果又快又好的类固醇药膏,迫不得已,非使用不可,也须在医师的监督之下使用,才不会像案例中的赵太太弄巧成拙。  二、念珠菌性对磨疹  除了以阴、股部为中心地带的尿布区域以外,前颈、腋窝都是好发部位,外观上看来,与尿布型念珠菌症相同,主要是因为阴、股部、颈部、腋窝都是容易...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幼儿罹患罕见巨大肝母细胞瘤

Public peggy 写于 2010-04-07

  一名16个月大的幼儿因长期食欲不佳、腹部鼓胀,经送往台中荣总就医,发现病患左叶肝脏肿瘤约有15公分大,几乎占满整个上腹腔,同时右肺及右心房也发现有肿瘤转移,经诊断为肝母细胞瘤,在切除肿瘤后,病患目前接受化疗中。  台中荣总小儿外科指出,腹腔脏器的肿瘤通常不易察觉,一般都是肿瘤长得很大,挤压到胃、肠引起食欲不佳,腹痛或是肿瘤本身明显凸出于腹部才被察觉,因此,在诊断确认时常有远处肿瘤转移的情形。  医师表示,比较常见的幼儿腹部肿瘤,包括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及肾母细胞瘤,如果发现得早,肿瘤不是很大且没有转移到其他器官时,以外科手术切除是首要的处理,必要时需后续的化学药物治疗,相反的,如果肿瘤相当大,手术有困难时,或是已经有转移到其他器官如骨髓、肺脏,则先给予抗癌药物化学治疗,待肿瘤变小再予手术切除,继续进行化学治疗以完全消除癌细胞。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幼儿腹痛

Public peggy 写于 2010-04-07

  新竹马偕纪念医院小儿科主任彭纯芝医师  腹痛虽然不能称为一种“疾病”(它只是一种症状),但它是让父母和医师非常“头痛”的问题。小孩子动不动就叫肚子痛,到底是不是真的肚子痛?到底有没有问题?这些是许多父母心中的疑惑。我们知道一岁以内的小宝宝是不会描述他的不舒服,可以从他弯着身子、抱着肚子、或哭闹不安得到一些警讯。而3岁以内会说话的小孩,虽然会表达肚子痛,但常常还是说不清楚;问他肚子的哪里痛,十个有九个会指着肚脐,因为那儿是肚子上最明显的一个“点”。  幼儿常见的引起腹痛的原因有很多,如急性肠胃炎、婴儿肠绞痛、肠套叠、胃炎、便秘、疝气、胀气、尿布疹、外伤等等。腹痛也有急性和慢性的区别,急性腹痛如急性盲肠炎、肠阻塞、肠套叠、急性肠胃炎等引起的,常伴随有其他症状,且需要紧急处理,是医师面对腹痛的小朋友首先要排除的原因。在儿科门诊更常碰到慢性腹痛的问题,幼儿常常叫腹痛,3个月有3次以上的腹痛。这类小朋友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查不出原因的,也称为是功能性障碍,找不到器官实质上的问题。事实上,便秘占了幼儿慢性腹痛的绝大部分,所以处理上也是靠饮食的调整或配合一些肠胃药;若仍无法改善或伴随有其他的症...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幼儿语言问题(上)

Public peggy 写于 2010-04-07

  嘉义基督教医院语言治疗师  ◎‘小育到了四岁还不会说话,每天花时间教,他又不肯专心学,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耳鼻喉科大夫检查过说喉咙、舌头都没有问题,会不会是智力不足呢?’  ◎‘宗宗明年就要上小学了,讲话还是口齿不清,怎么办?’  ◎‘凯凯中耳炎又复发,好了之后,他常说电视声音听不到,有时叫他都没有反应。是不是听力有问题?’    亲爱的家长们,当面对这些问题时要怎么办呢?    所有的父母都是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来培育下一代,然而因为对幼儿语展的认知有限,使得很多父母面对小孩的语言问题时常存有一些错误的观念,诸如:舌系带、顺其自然、长大了就会好、孩子不说话是因为个性害羞等等。本篇文章简单的介绍幼儿可能会面临的语言问题及处理方法,让家有语言障碍儿的父母,不再因为对幼儿语言问题认识不清,而延误了孩子接受语言治疗的时机。  ※幼儿常见的语言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语言发展迟缓    一般说来,刚出生的婴孩以哭声来与人沟通,一岁以前的幼儿已经有喃喃学语的现象;约一岁半时会说‘爸爸’、‘妈妈’、‘要’、‘车车’等简单的语汇;两到三岁是语言发展重要阶段,两岁半时可以说简单...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幼儿语言问题(下)

Public peggy 写于 2010-04-07

  (七)听力问题引起的语言障碍    听的能力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也占有极大的分量,听力差,自然地语言学习就会比别人慢。声音的传导是靠着外耳收集声波,经耳膜、中耳三块听小骨的传导及内耳听神经将声音刺激传到脑部听觉作分析解释,使我们分辨所听到声音的意义,其中任何一个步骤受到损伤,就会影响听力。    造成听力损失的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或孕期中受到感染,造成先天听力损失;或因为复发性中耳炎造成轻微的听力损失。    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影响各不相同:轻者可能会影响幼儿口语清晰度,重者对使用口语沟通会产生困难,需要借助读唇或是手劫来帮助沟通。当父母怀疑孩子有听力问题时,都要尽早请耳鼻喉科大夫检查听力,确定听力丧失的程度。但毋论听力损失程度之轻重,在听力问题确认后,都应早期接受听能复健,促进语言能力之发展与维护。  (八)智能不足者的语言问题    ‘智能不足’的定义就是指:儿童身心发展期间的智力功能低落,而且社会适应行为有不佳的现象。造成智能不足的原因有以几项因素:  1.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症是第二十一对染色体多一个。  2.母亲怀孕过程的病毒感染、糖尿病、德国麻疹、R...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小儿麻痹

Public peggy 写于 2010-04-07

  小儿麻痹症学名是“脊髓灰白质炎”,此症会损害脊髓前角,进而产生运动神经散发性的伤害及麻痹的急性疾病。其实,麻痹型和非麻痹行一开始就注定了,麻痹型发生后,无法治愈;治疗的目的是维持生命及减少后遗症的严重性,同时也减少肢体变形的情形。小儿麻痹是由一种肠内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它可以透过患者的粪便、飞沬来传播病毒,因此,罹患小儿麻痹的儿童需要隔离。小儿麻痹症的潜伏期约为一个星期左右,约持续2至3天至一周后渐渐康复,并不会留下后遗症,这是属于“非麻痹型小儿麻痹”;只有1%的患者,会因为中枢神经受损而出现“麻痹型”的症状。  大部分受到感染小儿麻痹病毒的小朋友,会产生不明显或无症状的感染,小部份的小朋友则是产生轻微症状或是颈部僵硬,另外有一小部份的小朋友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例如发烧、恶心或疲倦,病况会持续数天,一部份的患者会出现脉膊加速、抽搐及痲痹,只有大约0.3~1%感染小儿麻痹会出现麻痹症状,麻痹部位通常是不对称的,要视中枢神经运动细胞破坏部位而定。有麻痹症状的感染者,严重者会引致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年龄愈大死亡率愈高,小儿麻痹的死亡率约为2%至10%。  目前未有可彻底治疗...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小儿麻痹疫苗比较

Public peggy 写于 2010-04-07

  沙宾疫苗与沙克疫苗的比较沙克疫苗沙宾疫苗投予方式注射口服效价对热带地区婴儿尤其有效对较小的婴儿效果较差免疫力出现至少需两剂很快出现肠道免疫力低高群体免疫力有限有疫苗相关之偏瘫无有,但稀少免疫不全病人的接种可以使用禁忌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小儿麻痹预防的新推荐方法

Public peggy 写于 2010-04-07

  嘉义基督教医院小儿科医师王壮铭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过去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有时可造成脊髓运动神经细胞的破坏,产生肌肉无力或麻痹现象。自从1955年,不活动性小儿麻痹疫苗(Inactivatedpoliovaccine,IPV)开始广泛使用,小儿麻痹的病例遂大量减少。    控制小儿麻痹的疫苗有2种,一为口服活性减毒疫苗(oralliveattenuatedvirusvaccine)又称沙宾(Sabin)疫苗,一为不活动性病毒疫苗,又称可沙克(Salk)疫苗。两者之比较如表一。    沙克疫苗:采用注射接种,在1955至1962年之间广泛使用的结果,使得小儿麻痹的病例大幅下降,在接受4次的沙克疫苗,即可使百分之95之接种者产生免疫力,由于流行病学的研究看来,沙克疫苗虽然减少小儿麻痹的流行,但接受此种疫苗注射后,仍有机会感染流行性小儿麻痹病毒或减毒的疫苗病毒,其他的不便,诸如非口服接种、初步免疫须多次接种方能维持免疫力。  沙宾疫苗:口服减毒疫苗自1960年就开始广泛的试验,在1963年正式的使用三型的口服沙宾疫苗,初步接种三次,对于百分之95以上的接种者均可产生...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小儿鼻泪管阻塞

Public peggy 写于 2010-04-07

  在眼科门诊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父母抱着才出生几周的小宝贝,忧心忡忡的描述着:“我家小孩的眼睛不管有没有哭泣,经常都是水汪汪的,到底正不正常呢?”眼科医师张朝凯指出,事实上,眼泪是由主泪腺及副泪腺所分泌,负责眼睛的滋润,而多余的泪水就经由泪液的排泄系统,从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一路通达鼻腔,当有些疾病造成分泌太过旺盛,如眼睛发炎、睫毛倒插等,或则是鼻泪管阻塞,都会导致溢泪,出现水汪汪眼睛的现象。  小儿鼻泪管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是在鼻泪管的末端接近鼻腔的位置有一薄膜,应于出生时自行打开,若无法开启,就会导致泪水逆流回眼睛,临床看起来就是泪眼汪汪,有时泪囊会膨大,甚至发炎、感染,造成急性泪囊炎。  根据统计,约有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的新生儿会产生鼻泪管阻塞的现象,以台湾地区每年三十万新生儿来计算,全国每年约有一万名新生儿会有鼻泪管阻塞的困扰,还好大部分的小儿鼻泪管阻塞都会在六个月之内自行缓解,仅有少数须用手术的方式加以治疗。  临床研究统计发现,鼻泪管阻塞的发生率,男女均等,并无明显的遗传倾向。若怀疑有鼻泪管阻塞,首先要观察眼内眦至鼻梁中央,即泪囊所在的位置,有无红肿热痛的现象,...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

小儿鼻窦炎(1)

Public peggy 写于 2010-04-07

  慈爱综合医院耳鼻喉科吴克修医师  鼻过敏是相当普遍的疾病,据统计全人口的15-20%曾发作鼻过敏。此症常见家族性;一般而言,父母之一具过敏体质,其小孩有30-50%的机会在一生当中发作鼻过敏;若父母两人均具过敏症,则小孩则有50-70%的机会发作鼻过敏,鼻过敏有50%成为有鼻窦炎。两个发作年龄高峰,分别是在学龄前后及三四十岁左右。目前的研究虽未证实过敏性鼻炎患者发作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的机会较一般大众为高,但证据显示小儿鼻过敏患者若发作鼻窦炎,其症状较严重且不易控制。此外,相信大多数家长都感觉小孩送到托儿所后,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都会增加,据统计其中有4.0-7.3%会出现鼻窦炎。在美国小儿中耳炎及鼻窦炎是耳鼻喉科门诊最常见的两种诊断,相信在本岛也相同。由以上资料显示小儿鼻窦炎应是家长们必须认识的疾病。  小儿鼻窦炎原因感冒是最常见。小孩平均每年感冒6-8次,每次感冒有5-10%会合并鼻窦炎。年纪越小,免疫、鼻窦功能未成熟鼻窦炎机率就越大;七岁以上,因免疫及鼻窦功能渐趋成熟,鼻窦炎次数就会锐减。  何谓小儿鼻窦炎?  当鼻腔内黏膜受各种因素(如感冒时病毒感染;过敏时过敏抗原刺激等...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 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