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小儿麻痹

Public peggy 写于 2010-04-07

  小儿麻痹症学名是“脊髓灰白质炎”,此症会损害脊髓前角,进而产生运动神经散发性的伤害及麻痹的急性疾病。其实,麻痹型和非麻痹行一开始就注定了,麻痹型发生后,无法治愈;治疗的目的是维持生命及减少后遗症的严重性,同时也减少肢体变形的情形。小儿麻痹是由一种肠内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它可以透过患者的粪便、飞沬来传播病毒,因此,罹患小儿麻痹的儿童需要隔离。小儿麻痹症的潜伏期约为一个星期左右,约持续2至3天至一周后渐渐康复,并不会留下后遗症,这是属于“非麻痹型小儿麻痹”;只有1%的患者,会因为中枢神经受损而出现“麻痹型”的症状。

  大部分受到感染小儿麻痹病毒的小朋友,会产生不明显或无症状的感染,小部份的小朋友则是产生轻微症状或是颈部僵硬,另外有一小部份的小朋友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例如发烧、恶心或疲倦,病况会持续数天,一部份的患者会出现脉膊加速、抽搐及痲痹,只有大约0.3~1%感染小儿麻痹会出现麻痹症状,麻痹部位通常是不对称的,要视中枢神经运动细胞破坏部位而定。有麻痹症状的感染者,严重者会引致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年龄愈大死亡率愈高,小儿麻痹的死亡率约为2%至10%。

  目前未有可彻底治疗小儿麻痹的方法,因此接种疫苗作预防格外重要。

  台湾用来预防小儿痲痹症的疫苗是口服沙宾疫苗,使用方便预防效果良好且持久,而且不但会产生抗体,也可产生咽头及肠管局部的免疫,同时可以预防野生株病毒的繁殖及排泄。通常新生儿在出生满二、四及六个月时,各口服沙宾疫苗一剂,满十八个月及小学一年级时,应该各追加一剂,可以预防幼儿因感染病毒而导致肢体瘫痪等。但是要记得当发高烧、免疫能力受损者、正在使用肾上腺皮质素或抗癌药物治疗者及孕妇都是禁止使用的。通常口服疫苗者一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偶尔会有轻微的肠胃症状。接种口服疫苗后,约三百万人有一名发生麻痹的机会,因此,先进国家逐渐改用无麻痹危险的注射液苗。

  其实小儿麻痹症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预防方法,所以最好是让小宝贝们接受口服或是注射小儿痲痹疫苗,这是最简易的预防方式;而根据统计预防疫苗的保护力,可以高达90%以上。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小朋友接受口服小儿痲痹疫苗,在服用之后,小宝贝的身体会产生自然感染,进而刺激身体,产生循环抗体及肠道免疫。为了减低其他小朋友感染的机会,最好把其他小朋友与罹患小儿麻痹症的小宝贝隔离,不要让小朋友接触病人之粪便及唾液,并且要把病人的衣物消毒,以免传染。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