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尿治不得?(一)
“哎唷!我家的宝贝又尿床了!”
伴随着一声惨叫,林太太又气又急又无奈。因为除了换洗儿子的衣裤之外,她还要面对着尿骚味,准备明天清洗床单。儿子都已经上小学了,怎么还是不能控制自己排尿呢?这让她十分苦恼,于是想前去求助医师。但是该看小儿科、泌尿科还是精神科呢?又听人家说这是小儿“肾虚”的问题,还是去看中医师呢?
其实,小儿尿床是临床医师经常碰到的问题。一般来说,在五岁孩童中大约有百分之十到十五有尿床现象。因为在医学上仍未对其病因有定论,大家也就多方揣测。大概曾被提过的病因有遗传问题、膀胱容积过小、大脑神经发育迟缓、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精神压力大、不正当的如厕训练等等。但是,治疗却又莫衷一是,不是药物有副作用,就是效果缓不济急。这倒底该如何是好呢?
一、医学上的定义
医学上所谓的“遗尿症”,它的定义是:五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己控制排尿,夜间经常遗尿,白天可能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通常我们将它归因于膀胱的神经控制较晚成熟所致;但是临床上也常发现,本来排尿已皆正常的孩子,在某段时间却又突然开始夜尿的情形。所以,以上的膀胱控制学说,对于这类的孩子就不是个正确的说法了。
在精神医学上,有个名词叫作功能性遗尿症(Functionalenuresis)。功能性遗尿症是指重复的不自主解尿,且发生在可以控制膀胱的年龄之后,而且找不到任何确切的身体疾病。发生的时间可在晚上,也可能兼出现于醒着的时候。如果在发生夜尿情形的前一年间,孩子无法顺利控制膀胱行使排尿者,我们称它是原发性的,假使在发生前至少有一年的期间已可控制膀胱的话(就像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情形),我们则称它是次发性。所谓次发性的,就是说可能有一个或以上我们可以确实找出的原因。
二、可能的病因
大多数的儿童在三到四岁前,就能控制自己在白天或晚上规律地排尿,不致于发生尿床或是来不及上厕所的情形。但是有些孩子排尿的控制力发展要来得晚些。一般来说,要诊断功能性遗尿症的最早年龄是五岁。有关夜尿症的发生率,在外国的数据是:五岁的儿童约有百分之十,在八岁约有百分之四,而在十四岁时约仅有百分之一。这种情况发生在男孩子身上的机率较高。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