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可轻忽的婴幼儿骨髓炎(上)
骨髓是指骨头内部的软组织,充满着血管与各种骨质细胞。骨髓炎是指骨髓发炎,通常是受各类病菌感染所引起,其中以化脓性的细菌居多。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所有年龄中最常见的病因;B族链球菌及格兰式阴性杆菌在新生儿较常见,而A族链球菌次之。婴儿原先较常见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在有疫苗注射后已少见。在6岁以后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族链球菌及绿脓杆菌为主。除上述细菌外,结核菌、淋病菌、梅毒螺旋体、霉菌及病毒等亦可造成骨髓炎,只是机率不大,这是在临床上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光田综合医院小儿科主任周宇光表示,婴幼儿骨髓炎最常由血液散布形成。病菌通常是经由血液循环到骨头,在骨的干骨后端停留繁殖,形成脓疡,扩散感染至骨深处及蔓延至骨膜并破坏骨质。在新生儿及婴儿时期,因骨头干骨后端的血管会与骨骨后端相连,故常会感染至关节腔内引起化脓性关节炎。除了血液循环感染之外,骨髓炎亦可经由骨附近软组织感染,直接扩散形成,或经由穿刺伤使细菌直接侵入骨头,如开放性骨折,使皮肤裂开而让骨头直接与外界相接触而感染。此种情况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为常见,而足部的穿刺伤则以绿脓杆菌较常见。
骨髓炎的症状常见的有发烧、患处肢体疼痛、不愿移动及包括皮肤的周围软组织红肿。有些患者以骨头疼痛为最先表现。附带其他症状可能为倦怠、恶心、恶吐等。理学检查可见局部红肿、灼热、压痛等。周宇光医师指出,新生儿患者可能以假性肢体麻痹或移动性疼痛为主。约半数新生儿没有发烧症状,甚至无症状出现。婴儿及孩童则以发烧、患处疼痛及局部红、肿、热、痛为表现。新生儿及婴儿病灶常在关节处,易以骨髓炎合并化脓性关节炎表现症状。骨髓炎部位以下肢长骨部位最易发生,上肢较少,扁平骨更少见。肺结核杆菌引起骨髓炎的部位以脊椎最多,腿骨、胫骨其次。临床症状以低烧、体重减轻、感染部位疼痛及软组织肿胀为主。脊椎感染最常在椎体部位,造成椎体向前塌陷,形成脊椎前弯。下胸椎及腰椎是最常发生的位置,一般X光片可见椎体骨质丧失、疏松。椎体间隔缩小,周围软组织肿胀;患者的胸部X光常可能是正常的。此时利用电脑断层检查,对骨体的损坏、周围软组织脓疡的形成、钙化及对经皮抽脓、切片的指引,都有很大的帮助。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