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吸吮手指怎么办
儿童的成长过程经常出现某些习惯性行为,例如吸吮奶嘴或手指、咬指甲、磨牙、拔头发、眨眼睛、整天带着臭毛巾等,虽然不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长大之后如果摆脱不了这些儿时习惯,就像昆虫在变态过程中无法褪掉外壳,往后的社交生活可能会出现某些负面效应。
二岁以内的婴幼儿几乎都有吸吮手指的习惯,五岁左右,大约有20%的儿童,十岁左右,不到10%的儿童还会吸吮手指,大部分的小朋友,成年之后都会改掉,但少数仍保有这种行为,焦虑紧张的时候又特别严重,女性吸吮手指的比例高于男性。
吸吮手指属于非进食的习惯性行为(Nonnutritivebehavior),类似成年人甩原子笔、摆动下肢的动作,可用来减少内在的心理压力,增进安全舒适的感觉。吸吮手指并不会妨碍身体健康,但如果未能在六岁之前改掉,永久齿的发育会受影响,吸吮手指以大拇指最多,吸吮时拇指的掌面朝上,压迫上颚及上牙床,上牙床会向前突出,下牙床向后倾斜,上颚变窄,可能形成牙齿咬合不良(Malocclusion)。青少年或成年人吸吮手指很不雅观,手指长期泡在口水里,久了之后会发白、长茧,手指变得非常难看。
很多父母亲经常担心儿童戒不掉奶嘴(Pacifier),目前市面上奶嘴都是以柔软的材质制作,不会压迫发育中的牙床,奶嘴的后端多半是坚硬的塑胶罩子,对上牙床会形成反方向的压力,实际上,吸奶嘴并不会造成牙齿咬合不良。使用奶嘴时尽可能多备份几个,怕奶嘴丢掉而以绳索或塑胶炼挂在婴幼儿身上并非明智之举,偶尔会捆住婴幼儿的颈部,酿成窒息的意外。
大部分的儿童长大之后都可以摆脱吸吮手指的习惯,六岁以前毋需太过担忧,为人父母应该多关注小孩的心理需求,提供包容、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过度责骂对于导正吸吮手指并无帮助,婴幼儿不喝奶的时间可能在吸吮手指,父母亲可考虑缩短喝奶的间隔时间,例如由四小时改成三小时喂奶一次,或者换个孔径较小的奶嘴,延长喝奶的时间,也不必急着换成杯子喝奶,过早中断喂母乳或奶瓶喂奶容易造成儿童吸吮手指。
儿童吸吮手指的问题也不可小看,针对治疗无效无法改掉吸吮手指的小孩,德国的小儿科医师曾主张手术切掉他们大拇指,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有些父母干脆将小孩的手捆绑起来,非常不人道,比较文明的作法是在儿童的手指涂上苦涩味道的化学药品,或者装上特殊的牙科器材,但是儿童如果缺乏动机,就没有办法发挥效用。六岁以上的儿童仍有吸吮手指的习惯,父母亲可鼓励儿童导正的动机,详加说明吸吮手指与牙齿咬合不良的因果关系,必要时实施奖惩办法,或者安排儿童书写或劳作的活动,让儿童忙个不停,没有时间吸吮手指,真的没事做,教导他们紧握拳头,不要露出手指,或提供口香糖、棒棒糖填塞馋嘴;儿童无聊或心不在焉的时候吸吮手指,父母亲必须不断耳提面命,提醒儿童全神贯注,将手指放在适当的地方,甚至要求儿童在固定的时间吸吮手指十至十五分钟,让吸吮手指成为有自觉、单调无聊的例行差事,减低吸吮手指的冲动;也可以运用同侪的团体力量,譬如兄弟姊妹、学校同学等,对儿童半强迫式的施压,增进儿童戒掉吸吮手指的动机。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