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小儿呼吸道急症(上)

Public peggy 写于 2010-04-07

  新竹马偕纪念医院小儿科主任彭纯芝医师

  ‘呼吸’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动作,维持呼吸道的畅通也是救命的第一步骤。尤其在小儿科的领域中,心肺停止而需要急救的病人中,由呼吸衰竭而导致的心肺停止为最主要的原因。所以任何会干扰我们呼吸的事件都要相当小心,因为它们可能会带来危及生命的后果。

  我们的呼吸系统是由鼻腔、咽喉、声门、气管、支气管和肺脏所组成,任何部位发生病变,而造成呼吸道的阻塞、呼吸功能不足,都有可能引起呼吸衰竭。其中较常见的小儿呼吸道急症包括:异物吸入、哮吼、气喘、细支气管炎、肺炎等。不过,细支气管炎、肺炎这类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人,症状通常较缓和、渐进,只有少数会发生突然恶化的现象。以下就常见的呼吸道急症临床状况、处置做一简单的说明。

  ◎异物吸入

  异物误入呼吸道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尤其在6个月至4岁小孩。如果异物造成呼吸道的完全阻塞,可能当场窒息缺氧而有生命危险。如果只是造成呼吸道的局部阻塞,较不会有立即的危险,不过会引起一些慢性咳嗽、喘鸣等呼吸道症状。有些时候,异物若卡在食道的上端压迫到气道,也会造成急性呼吸道阻塞。这类意外事件,时有所闻,发生的状况大多是饮食中不慎呛入、或好玩把异物含在嘴中而不小心吸入、或者是被其他的小朋友放入上呼吸道。花生、果仁、小玩具、热狗、面包、果冻、硬币都可能是凶手。

  立即处置:

  大多数的异物进入呼吸道后会引起反射性咳嗽,若患者是清醒的,有很剧烈的咳嗽,千万不要打断他,因为许多异物可以靠咳嗽反射来排除。一方面观察他的变化,一方面求救,准备送医院处理。

  若是出现嘴唇发黑、无法呼吸、无法发声、甚至昏过去了,就要赶紧帮他把异物排除,维持呼吸道畅通,并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排除异物的方法如下:

  对于一岁以内的婴幼儿:

  1、让宝宝俯卧,头部放低倾斜(施救者可以坐着,让宝宝趴在双腿上),以左手前臂固定宝宝的头颈部。注意,把宝宝脚上头下倒吊的姿势是错误的。

  2、右手掌跟在宝宝两肩胛骨间的背部中间位置,用力击五下。

  3、若异物未排出,则把宝宝转过来仰卧,头部倾斜,以左手固定头颈部。以右手指用力压胸骨下半部,来使异物排出。

  对于一岁以上的孩童:

  1、施救者可以站在患者的背后,双手环抱住患者,手掌握拳放在孩童的胸骨下方、肚脐上方,用力往内、往上(头侧)压挤数次。

  2、不清醒或体格较大的孩童,可以让其仰躺,施救者以手掌跟,在胸骨下、肚脐以上的位置,用力推数次。

  千万注意不要尝试盲目得以手指挖取患者嘴巴内的异物,一定要‘目视’下将异物取出。最好能在做立即处理的同时求救叫帮手,否则在尝试一分钟仍无法取出异物时,应赶快求救,并作人工呼吸。

  送医途中:

  最好能提供氧气,对于仍无自发呼吸或仍缺氧的患者,持续作人工呼吸,若有苏醒袋及口罩最好,若没有器械,口对口人工呼吸也是可以救急的。

  到院后的医疗处置:

  处理的原则是维持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现象的稳定。若异物已取出,则视患者的恢复状况处理,并注意是否有缺氧后的器官伤害。若异物尚未取出,则以喉镜、支气管镜等配备来取出异物。必要时,紧急气管切开术也是可以救命用。在此同时,设法建立人工换气、维持心跳、血压等生命迹象。

  异物吸入的事件可轻可重,若无缺氧的伤害,通常可以完全恢复。面对这类事情,最重要的是避免意外的发生,尤其是有幼儿的家庭,注意家中的物品,让宝宝远离小配件、固体颗粒的食物,随时注意孩子之间的举动,尽可能的避免不幸事件的发生。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无标签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