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0-3岁婴儿的学习有着鲜明的特点

Public peggy 写于 2010-03-29

 0-3岁婴儿的学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它有着鲜明的特点:

  1.亲情是婴儿学习的催化剂

  0-3岁的孩子主要生活在家庭环境之中,这应该是一个充满亲情的环境,在亲情的滋润下,让孩子活动,让孩子辨认,教孩子说话,引导孩子走进充满新奇的外部世界。0-3岁孩子的思维都是充满感情的,他们常常把接触到的东西都看作是有生命的,都会说话,都会吃奶,都要睡觉。这种拟人化的特点就是孩子认识事物的天性,他们把情感融进了一切事情之中,整个童心世界就是充满情感的世界,一切都象他(她)一样活泼可爱。这样的特点,让婴儿的学习充满活力,使世界的万物与婴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婴儿出生后能听到声音,能看到人和物,有了肢体的活动、有了感觉、知觉、这是具备学习的重要条件。按照巴甫洛夫学说,婴儿的大脑皮层能将外界的刺激,如声、光、色彩等等转变为某种生理活动的信号,从而形成条件反射,这可以称作第一信号系统,接着是语言也可以代替具体的刺激,使婴儿产生多种反应,它是信号的信号,即称作第二信号系统。随着婴儿的成长,生活经验和积累和丰富,第二信号系统在逐步增强。这两大信号系统就为学习开辟了通道。孩子学习说话,是从听懂家长说的词开始的,教孩子说话必须将声音与它所代表的实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将第二信号与第一信号结合起来,并反复强化。比如,爸爸抱住孩子面对面伸出舌头并说出名称,两三次后,出生十天到三周的婴儿就能够进行模仿。又如妈妈拿着一个小铃鼓边逗引婴儿边说出名称,告诉婴儿这叫小铃鼓,尽管孩子不会说这个词,但反复多次,再问孩子“小铃鼓呢?”孩子会回头寻找到它,再过一段时间,孩子就由听懂词的含义(语意),发展到模仿,发出相同的声音来。这样就很自然地将玩具实物、声音、语意联系起来,学会了说话,如果再将文字(符号)联系起来就学会认读。

  0-3岁婴儿期的模仿常常是无意识模仿,是在一种潜移默化中模仿着在春的言行,逐渐形成语言、行为等能力,所以家长要善于诱导孩子的模仿,给孩子讲话,给孩子读儿歌,教孩子看画画,让孩子听音乐,陪孩子做游戏等等,不要认为孩子不会讲,听不懂就不做,其实这是为孩子的模仿奠基,孩子的学习就是从观察大人的言行开始的。

  3.短暂的注意力与浓厚的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诱动力,在0-3岁的婴儿也不例外。孩子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兴趣,有兴趣、注意力集中,学习的效果就好,反之,学习的效果就差。因此,教孩子学习,首先要有兴趣。因为是0-3岁的婴儿,他们的注意力又常常是短暂的,注意力能维持的时间大体上与年龄成正比。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孩子有效注意的时间,这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是未来学习的重要条件。家长和教师要观察孩子注意力时间的长短,用激发孩子的兴趣来不断提升注意力,延长注意时间。我们在实验中可以看到婴幼儿用手做他们爱做的事,可以使注意力的时间延长,而引导孩子动手做,在1岁之后就要逐步让他们独立做和玩,大人减少陪伴也会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延长。

  4.习惯比知识更可贵

  有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想对自己的孩子作“早期开发”,希望尽早教孩子认字、背诗歌、学写字,这种愿望无可非议。但孩子的学习有阶段性,与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也紧密联系,所以不能一味用学习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孩子的发展潜力,不能进入误区。在0-3岁阶段,孩子的学习只能是一种训练,一种激励,为脑神经系统的建全和脑功能的开发给予刺激,为孩子将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婴儿期识的字、背的诗,长大后多数要遗忘的,这叫做“婴儿期记忆消失现象”,而真正在将来的学习中以至于一生中起作用的不在于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这里的习惯包括生活的、行为的、游戏的、待人接物的和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这个阶段培养起来的习惯,将影响着人的一生,所谓“习惯成自然”,人的禀性就包含着习惯这个重要方面,错过这个学习的最佳期,弥补起来就要困难得多。

  5.智能与身心同步发展

孩子生出之后,身心发展很快,俗话说“孩儿脸,天天变”,现在也有一些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饮食营养而忽视孩子心智的培养,其实这两方面都不能偏废。婴儿在1岁前除了培养良好的习惯外,家长还要充满感情地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听,让孩子看,给孩子读儿歌,尽管他们不能用语言回答,但能用眼神、能用表情作出反映。1岁后学会走路,他们的活动空间增大了,要特别引导孩子用手做,用眼观察,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这是他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是智慧的源泉。在智能方面,也不是指传统的单项智力,而是广义的、多元的,它包括语言、肢体、运动、视觉空间、音乐、人际关系及自我反省等智能,因为,每一种智力都以大脑的生理机制为依据,具有其生物学基础。这样的智能既能与身心同步,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又能反映孩子的个性差异。我们主张教与养并重,教与养结合,达到健全身心,启迪智慧的目标。

    6、生活即教育,教育离不开多种感官的运用

学习生活是婴儿重要的课程,游戏生活化使婴儿的生活学习变成了一个愉快的享受过程。婴儿从生活中学习到了技能、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并逐渐体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乐趣,体验到得意与自豪感。世界上一切好东西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能通过眼、耳、鼻、舌、身去感受、动手做、迈步看、倾心听,在大脑中留下印象,并能在行为中体现的一切途径都可以使用。学习是无处不存在,无时不需要的,对与婴儿来讲更始这样---生活即教育,而且从生到死贯穿人的一生。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有不同的要求。0-1岁的孩子要在家长、教师、保育医师的参与下教孩子看、听、抓、爬、坐、站、走等相应的活动内容,指导家长如何教养、如何防治疾病等等,为宝宝健康成长打基础,1-2岁和2-3岁,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加活动的内容,把长身体长智能结合起来。0-3岁孩子们的学习只能是诱导式,所以教师和保健医师要满怀热情,充满责任感、能敏锐地观察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要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稳定的关系。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0-3岁  


0 条评论
添加评论